有着20多年技师教学经验的王淑玲老师和她的数十位十几岁的学生,在全省其他技师学院老师的观摩下,为大家展示了一堂中德合作“双元制教学实验班”的日常教学课,让众多前来观摩的教师和专家连连称赞。也许这些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将自己的青春融入一场让河北高质发展的“革命”中。
王淑玲老师采用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讨论式的授课方式,紧扣巧设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运作,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保定技师学院教务处处长崔志锋做中德国际班教学报告。他主要介绍了机电一体化中德合作班的合作内容,以及德国的课程体系在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保定技师学院在引进德方教学模块的基础上,组织专业老师自主开发出承载教学大纲的教学项目。
据介绍,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德国的学制是3.5年,再加上中国的课程,“中德双元制教学实验班”的学制共4年。
此外,按照中德双方的合作安排,未来将在保定市建设符合德国标准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德国手工业协会海外考试中心,能够进行德国相关专业资格认证考试与培训。
“深入推进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是提升技工教育办学质量、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是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的必然要求。”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与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马永飞介绍,许勤省长多次就加强技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作出重要批示。按照许勤省长批示要求,今年初,省人社厅经省政府同意,印发了《关于深化技工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十百千技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2018年至2019年,选出10所示范院校,培养100名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培养1000名高素质“燕赵工匠”。工程实施1年来,10所技工院校和德国、瑞士、英国、爱尔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职业院校深入开展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10所示范院校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培养的在校生已达1000余人。2018年12月5日,省政府召开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此次会议上,许勤省长作出重要指示,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所以我们说,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工作的春天来了。”马永飞说,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和具体工作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他重点谈了三点感受,一是理念,国际合作要坚持理念先行,用开放的心态走出去,大家要毫无保留的分享,要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分享出去、传播出去。二是坚守,德国先进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工匠精神和坚持标准的精神,创新是在坚守之后才能有的,不能半途而废。三是愿望,国家、省、市都在出台支持技工教育发展的政策,可以说技工教育迎来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希望各技工院校脚踏实地的把学校办好,共同把国际合作交流落地开花。
在教学观摩现场,保定技师学院还把学生工作页等教学材料集中展示,引来众多观摩人员的翻阅和拍照。